20161021

[ISSUE] 早知模糊,何需細畫?

[ISSUE]
早知模糊,何需細畫?
 
新海誠導演的動畫《你的名字。》大賣,跟隨著話題也很多,最近看到一篇廣受轉載的截圖,大意是導演把原本畫的很細緻的背景模糊化且表現出愉悅的樣子,許多網友大嘆:早知會模糊,當初何必細畫,半開玩笑地替背景作畫叫苦。
  
新海誠是對攝影取景的表現方式,很有心得的導演。對攝影來說,「鏡頭模糊」不只是簡單的模糊化,以作畫來說,需注意的至少有兩點:
 
1.隨物體遠近,模糊程度不同。
2.受光照射處,模糊圈會有擴散的效果。
也就是說,假如要讓鏡頭模糊真實,就算是跑濾鏡特效,原畫至少要:
 
1.區分出物件的遠近(畫的時後依照物體遠近區分很多圖層)
2.畫出明暗細節
3.使用較專業的鏡頭模糊外掛(高斯模糊比較假,可以參考某些標榜軟體運算淺景深的手機照片效果)
  

簡單的去畫,和細緻的去畫,經過模糊後效果絕對有差。就是不偷工,才能得到接近真實的空氣氛圍,就算那個結果,只有一閃而逝的幾秒鐘。
 

20160822

[Tiny exhibition] #02 CHILD TOY

  這個系列是我出給自己的一個練習。在家裡辦一個為期一小時的「微小展覽」(Tiny exhibition),展出品是身邊慣用的生活器物。可能是常用的茶杯或喜愛的鏡頭,幾本好看的書封或桌前的花器。透過挑選物品,選擇場地和擺放佈置,重新思考物品和自身的連結。
  #02 CHILD TOY / 幼童玩具
  幼童玩具,在成年人的眼中,可能是在夜市或便利商店,用便宜價格買的花花綠綠、色彩鮮豔,哄小孩用的粗糙塑膠模具。這幾年便利商店更引進許多超低價玩具,小孩子跟著大人進便利商店,看到玩具便賴著不走,用一百元可以買很大一輛車止住小孩的眼淚,無奈上午買下午就玩壞,很快讓人想丟掉。
  曾收過人送的山寨樂高積木,價格只有正版的五分之一,打開傳來一陣很濃的汽油味,細看零件未經打磨,有很明顯的湯口,積木邊緣倒角處理不佳,十分銳利,精度不好,組裝不是太緊就是太鬆,造型更直接引用知名卡通或電影,當然未經授權。很明顯,玩具商從未考慮過社會義務,純粹是追求成本最低化的一次性商品。
  在北海道旅遊時,住的民宿主人有兩個小孩,民宿餐廳擺放了他們玩過的童玩。這些玩具使用當地產的木頭製造,質地堅固,外型簡樸具美感,雖然小孩長大不玩了,上頭有許多磨損痕跡和掉漆,反而透露出質材的仛寂之美,當作擺設也很美觀。原來,這個國家的人們從童玩便開始重視美感,成就了一個重視美的民族。

  這才發現,小小的幼童玩具,竟可看出一個國家對於小孩的重視程度。扎實的玩具經久耐好看的玩具培養小孩的美感,造工溫潤的玩具呵護幼童的細緻皮膚。好看、耐用又安全,便不會輕易丟棄,間接達成環保精神。童玩不光是哄小孩的產物,更隱含對小孩的期許,其實很不簡單啊。
  照片裡是買給小孩的玩具裡,我最喜歡的。就算他們長大,也會繼續放在客廳當裝飾。
  右起順時鐘:
  MICKI的狗狗賽車手迴力車:北歐的玩具大部分造型簡單洗練,較少聲光效果,也因此不需電池又不會故障,可以看出他們重視自然的態度。簡化到極點的賽車造型深得我心,樺木製的車身十分耐用,小狗專為口腔期的嬰兒設計,會被啃的溼答答。
  PLAYMOBIL的123系列火箭:德國的PLAYMOBIL(摩比)常常被誤認成樂高,其實差異頗大,摩比不是積木而是組裝式可動玩具,可以想成零件很少的模型,雖不能不同系列零件相互組合,但也因此造型更具整體性,充滿了德國的簡約風格,質感十分細緻。摩比的人偶很受歡迎,收集的成人比小孩還多。
  MATTEL的《閃電麥昆》裡的超哥奶奶Mama Bernoulli:《閃電麥昆》是我家小鬼最愛的卡通,周末電視時間,他幾乎都選擇看這片。裡面義大利方程式車「超哥」的奶奶是這輛車,在片中僅有兩秒的戲份,但我很喜歡古董賽車的造型,會買她完全是我的私心。
  娃娃活的木頭小車:娃娃活是台灣的手作品牌,他們有許多可愛的木頭製品,這輛小車在大稻埕的店家購得,檜木製成的車身未上漆,造型和構造非常單純,「娃娃活」在雕刻車子的時候,每輛車都是隨興所至,均有獨一無二的造型。

20160325

[Tiny exhibition] #01 CUP

  這個系列是我出給自己的一個練習。在家裡,辦一個為期一小時的「微小展覽」(Tiny exhibition),展出品是身邊慣用的日常生活器物。可能是常用的茶杯或喜愛的鏡頭,幾本好看的書封或桌前的花器。透過挑選物品,選擇場地和擺放佈置,最後撰文,重新思考物品和自身的連結。
#01 CUP / 杯子

  只在意實用和便宜而購買大賣場的不繡鋼杯,或因浪漫情懷選擇鑲著金邊的昂貴英國骨瓷花茶杯,兩者並沒有因為具大價差而有實用性的差別,因為杯子是一種早已成熟,在實用性上,幾乎沒有進步餘地的物品,所以,選擇何種杯子,更可以看出飲者的習慣和特質。身為杯子偵探,對於觀察對方家中(或辦公桌)擺放的杯子們略有心得。最基本的,從杯子的種類可以看出喝茶、喝咖啡還是汽水果汁飲料,有迷你的咖啡杯可以看得出會喝espresso,透明高腳杯喜歡洋酒,蒐集星巴克杯的人多半經常旅行,擁有許多無把手杯子的人代表常喝冷的,使用大容量杯子的人多半長時間在電腦前少移動。更深入的,喜歡什麼顏色的杯子,喜歡光潔或質樸,喜歡骨瓷或陶杯,喜歡怎樣的圖案,實用還是花俏,杯子透漏出來的訊息真不少。
  我有蒐集杯子的嗜好,要挑出五個喜歡的幾個杯子很難,始終不是排名那麼單純。
  左起:
  HMM的MUGr咖啡杯:台灣品牌HMM的杯子有著非常硬派的外表,遠看有著鑄鐵消光黑光澤的杯身材質是陶瓷,寬大柚木手把可五隻手指扎實的抓握,對於常摔破杯子的我來說充滿安心感。看似工業風的外型有著溫潤的內在,在我個人的杯子雷達戰力圖裡(這啥),外型、個性、質感、手感和實用性皆屬上乘。
  樹之音工房的咖啡杯:擺放在有些灰暗的空間、明暗交界之處的光線下,有點不規則的表面充滿了細節,像是在呼吸般,樸素、低調卻耐看,長久使用更顯風味,日本的職人手作陶器充滿了侘寂之美。
  Mao的咖啡杯:Mao是台灣的設計師,創作隨興所至,東西產量小,舖貨地點少,不是那麼容易買到,這個杯子鮮艷的藍綠色吸引了我。
  京都efish咖啡店買的透明小魚玻璃杯:購自京都鴨川旁的美好咖啡店,裡面有些選物,一見鍾情。這個玻璃杯不知製作者,杯子上有許多悠游的小魚浮刻,裝入冷飲,放在窗邊,在桌面上便投射出搖曳的小魚,讓人訝異一個杯子竟有有光影視覺上的享受。夏天常駐於我桌上的杯子。
  Yumiko iihoshi的unjour系列咖啡杯:Yumiko iihoshi已是非常知名的日本食器品牌,它並不強調手作感,但也不是像無印良品那麼冰清,簡潔的外型讓人感到輕快,但細緻的質感用手滑過會發出輕亮的聲音,只有摸過會才知道她的溫暖。